新闻中心

心血管健康云课堂 | 关注房颤 预防卒中

发布日期:2024-06-14    浏览量:1392

2024年6月6日是第12个“中国房颤日”。当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心律失常团队在医院七号楼门口广场开展了以“关注房颤,预防卒中”为主题的义诊活动。义诊活动通过医院大屏滚动播放房颤知识、悬挂横幅、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教,专家团队为群众测量血压、指导用药,对房颤患者免费进行心电图检查,讲解房颤相关知识。通过专家们的实时解惑、现场宣教,提高了群众对房颤的认知和重视。

17183290163913.png

那什么是房颤?房颤具有哪些危害?如何治疗?下面由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阮志敏专家团队为您带来专业的讲解。

什么是房颤?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通俗来讲,就是心房的各个部分心肌失去了正常节律,心房上有多个起搏点都想来控制心跳,就发生了叛乱,整个心房不知道听谁的好,所以就没法进行整齐的收缩,使得心房杂乱无章的自行收缩,毫无规律可言,正常心房的节律为60-100次/分,房颤时心房率可达到350-600次。

17183290483665.png

心脏正常跳动,节律规整且频率正常

17183290708673.png

心房颤动时,节律不规整且频率加快

房颤有哪些症状?

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疲乏、头晕、乏力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明显症状,有些甚至在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这也是导致房颤漏诊,延误治疗的重要原因。

17183290984895.png

房颤有什么危害?

1.血栓形成与栓塞:卒中(中风)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倍左右,据统计,20%左右的脑卒中是由房颤所导致。

2.心力衰竭: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当心室率过快时,心排血量减少更为显著,极易诱发或加重心衰。

3.加重痴呆风险:房颤通过血栓阻塞脑血管,直接损伤脑神经或者通过减少心脏血液搏出量,减少脑血流,使脑神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痴呆。

17183291215604.png

怎样发现和诊断房颤?

房颤的诊断依据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首先可以了解一下患者有没有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其次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看患者是否有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现象。如有上述现象,需要做心电图检查明确。对于阵发性房颤来讲,则需要发作时的心电图或Holter检查明确。

房颤如何治疗?

1.控制心室率。房颤发作时,控制快速心室率,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降低栓塞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人,故预防血栓、防止脑卒中是治疗重点;目前临床使用的抗凝药物有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以及一些新型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3.转复并维持窦律。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根本目标,控制节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复律、直流电复律以及导管射频消融等新兴治疗手段。

4.导管射频消融。导管射频消融是指通过射频电极释放射频电能,使特定的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持续房颤患者可以考虑。

目前来说,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根据2020年ESC房颤指南及2023年中国房颤指南,对于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以及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都作为治疗的I类适应症推荐。通过导管消融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房颤导致的脑栓塞及系统性栓塞,以及避免房颤导致的心衰。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二病区心律失常团队介绍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心律失常团队率先在省内开展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尤其在房颤导管消融术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的学术产出。心律失常团队长期开设房颤及心律失常专科门诊,为各位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专业的诊疗服务。

阮志敏 主任医师:每周五上午。

周明礼 副主任医师:每周三上午。

段祎 主治医师:每周三下午。

徐超 主治医师:每周四下午。


文图:心血管内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