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镜室成功完成一例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内镜下手术不开刀,创伤小,既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又保持了患者消化道的完整性。
胸部增强CT
超声内镜
患者李某因胸骨后异物感20余天入院,在外院进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约26cm处见黏膜下肿瘤,在昆医大附二院超声胃镜提示该肿瘤呈低回声,局限于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完整;胸部CT提示该肿瘤直径>2cm,位于食管中下段,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前与左主支气管相邻,后紧贴胸主动脉,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手术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为保证患者安全,消化内科一病区李俊主任组织团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病例评估,深入分析病灶特点,为避免传统开胸手术切除病灶,确定为患者施行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术前联合麻醉手术科、护理等多学科制定了详尽、周密的手术方案,方案充分考虑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精确无误。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深入、详尽、坦诚的沟通,详细地介绍了STER手术的优缺点及相应风险,患者及家属表示对消化内科一病区充分信任,愿意行STER手术。
9月10日,李俊主任在消化内镜室为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下的STER术,手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李俊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切除肿瘤,测量肿瘤约3.5cm×3.0cm。术后患者禁食48小时,予以抑酸护胃、预防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复查上消化道碘水造影,造影剂通过顺畅、未见造影剂漏入隧道或其他部位,给予流质饮食后未诉特殊不适,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病理提示该肿瘤为平滑肌瘤。
在消化内镜诊治领域,李俊主任带领团队不断勇攀高峰,持续追求医疗技术的突破,致力于为患者带来卓越的医疗服务。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标志着昆医大附二院内镜下微创手术发展再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消化内镜的实力与价值。
科普小知识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是指通过在消化道管腔建立黏膜下“隧道”,完整切除黏膜下及固有肌层来源肿瘤,同时保持消化道管壁的完整。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及固有肌层肿瘤的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也可应用于食管黏膜环周病变的切除,是衍生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的一种内镜下手术方式。
STER是一种新型隧道内镜微创技术,它打破了内科和外科的界限,而其技术难度也堪称内镜界的天花板。既不同于传统内镜下胃肠腔内的治疗,也不同于经自然腔道的胃肠腔外的内镜治疗,而是创造性地巧妙利用消化道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空间建立“隧道”进行操作;与传统外科手术对比,STER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迅速恢复消化道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继发性感染、消化道瘘的发病率,且具有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充分体现了“超级微创治疗”的优越性。同时,治疗费用低,大大节省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文图:消化内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