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南丁格尔
2022年6月22日,我有幸在内分泌科李雪勤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科普作品创作工作坊,本次活动由医院护理科普学组组织,学组老师、进修老师、实习生等20余人参加了工作坊活动。
此次工作坊第一阶段先由李雪勤老师进行个人科普经验分享,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从参赛的心路历程、参赛技巧、参赛注意事项及参赛作品等方面进行分享,我听后感受颇多,其中最深的感受便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真情实感。
第二阶段由5位师生分别进行2分钟的科普讲演,涵盖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高血压用药、打鼾、肥胖、糖尿病足等疾病的科普。我的科普讲演题目是《居家防疫需警惕“隐形杀手”——VTE》,此题目的灵感来源于我的姑姑在疫情初期居家防疫期间由于怀孕活动减少,患上下肢静脉血栓,致使生产时情况非常凶险。居家防疫,当我们在愉快地“葛优躺”、追剧、玩手机时,有一个隐形的杀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正在向我们悄悄靠近。“隐形杀手”VTE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名字可能不算陌生,“它”的危害却鲜为人知,简单来说,静脉血栓栓塞就是交通事故,出现交通事故,后面的车停滞不前,如果不妥善处理整个交通就会瘫痪,如果堵车在深静脉内,就称为深静脉血栓(DVT),如果堵车发生在肺部血管,则可能会引起肺栓塞(PTE)。全球每4个人中有1人死于与血栓相关的疾病,形势非常严峻。发生了VTE,可能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导致伤残和死亡。所以,宅在家中疫情防控还需警惕深静脉血栓。
接下来我从“为什么宅在家中会发生VTE(活动减少致血流缓慢、喝水少致血液浓缩等)”“哪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VTE(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过去有血栓病史、血栓家族史者,肥胖人士,妊娠或产褥期的女性,恶性肿瘤活动期、长期卧床患者等)”进行讲解,然后从四个方面教大家宅在家中如何预防VTE:首先要多活动。拒绝“葛优躺”,适时起身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女生可以做“刘畊宏女孩”,男生可以做“王心凌男孩”,饭后散步、跳家庭操等;卧病在床的人群可以进行踝泵运动,即尽最大努力背伸、屈曲及旋转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10秒。其次要多喝水。在没有相关疾病的前提下,尽可能多饮水,且定时饮水,每次200ml,每日2000ml左右(心肺肾功能不全等人群遵医嘱)。必要时要穿弹力袜。对于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平常就经常腿肿或既往患过VTE的人群来说,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穿梯度加压弹力袜。要遵医嘱使用药物,对于恶性肿瘤活动期等VTE高危风险人士,请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最后我强调:VTE虽可怕,但可以预防,请记好上面关于宅在家中预防VTE的四个要点!
第三阶段是参加工作坊的师生进行分享点评。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科普讲演活动,且不同于学校里的学术汇报、小讲课,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老师时我十分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有一种窒息感,但李老师在分享谈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于是我先让自己冷静了一下才开始。老师们点评时提到我的作品专业性太强,科普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的面向大众的东西,听众就是上帝,如果我们的上帝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那我们的科普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明白了科普应该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示范和情景剧演绎等多种方式,将有利于大众健康的医学科普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实例当中,将各具自身专业特色的医学词汇转化成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科普健康知识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是患者和大众维护健康的所需和必要。通过科普活动,可以充分发掘优质护理服务亮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有力推动护理专业科学化、创新化、专业化发展。此次工作坊进一步向师生传播了科学的健康理念,更好地满足公众健康需求,挖掘、培育和储备了健康科普传播人才。未来我要多向老师们学习,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做知识的传播者,弘扬医学科普正能量,助推护理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 孙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