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医护通力合作,共同给患者开展俯卧位通气,加强ARDS及肺不张患者的医疗诊治和护理。
患者为58岁男性,因车祸伤导致头部及全身多处损伤,以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呼吸衰竭入住EICU。科室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改善循环、呼吸机辅助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等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但患者肺不张持续不改善,病情再次加重。鉴于临床诊断各项检验数据,科室准备予患者俯卧位通气。
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妥善分工,有效安全地为患者完成了俯卧位通气,患者通气改善,指氧饱和度显著提升,由之前的85%左右提升到97%。
俯卧位改善氧合是通过背侧通气改善,肺内通气可重新分布,通气血流比值(V/Q)更加匹配。功能残气量的增加,肺容量降低是ARD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表现为肺总量、肺活量、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显著下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功能残气量的显著下降。俯卧位时心脏重量作用于胸骨,从而改善心脏下肺单位的通气与灌注。从而改善严重低氧患者的氧合。
重症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医护通力合作,达到精准配合,才能提高ICU的治愈率,降低患者出院时间。EICU全体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的道路上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图:急诊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