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结合部癌是位于食管下段和贲门交界部位的癌,在我国华北南部、华东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而西南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胃食管结合部癌(Siewert Ⅱ型)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术中需要打开胸腔进行下纵隔淋巴清扫、重建位置高等因素而有别于近端胃癌根治术,一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全腔镜胃癌手术的天花板。
近日,年近70岁的方大爷在家人的陪伴下高高兴兴地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院了。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方大爷的内心跌宕起伏,刚开始出现上腹部不适,以为自己是得了胃炎,并没有当回事,也就没有积极进行治疗。最终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去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为胃食管结合部癌(Siewert Ⅱ型),病理显示为中分化腺癌,这使全家慌了神。
为了尽可能为患者保留器官功能、减少损伤,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在徐鹏远教授、岑云云教授和孙锋教授的指导下,胃肠外科二病区孙大力副教授团队参照国际指南为其制定了多种手术治疗方案,最终经科室讨论后,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行经腹全腔镜胃食管结合部癌根治术+mSofy吻合术。
Sofy胃食管吻合术是2017年日本学者Yamashita首次报道,之后该学者对Sofy术式进行了改良,形成mSofy术式,该术式术后抗反流效果良好,目前国内和省内尚未见文献报道。
在麻醉手术科阮天翼医生与护士董烁、李艳等全力配合下,手术团队凭借术前对手术精心准备及对腹腔镜技术的熟练运用,在腹腔镜下娴熟地逐一探查、暴露、解剖、分离、结扎,成功完成清扫D2组淋巴结(包括1、2、3、7、8a、9、11p、110、111、112组淋巴结)、食管下段和近端胃切除、全腹腔镜下mSofy胃食管吻合等手术步骤,手术时间6小时,出血量约100ml,顺利完成手术。
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传统的手术需要在胸、腹部或胸腹联合(根据肿瘤位置)开一个20-30cm的皮肤切口,痛苦大、恢复慢、切口容易感染或液化,还有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风险。方大爷采取的是经腹全腔镜下胃食管结合部癌根治术,并采用了最新的胃食管吻合方式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该手术方式只在腹壁开5个0.5~1.0厘米钥匙孔样小洞,然后通过一个不到4cm的小切口,顺利完成了传统手术需要20厘米以上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术中出血不足100毫升,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保留胃的消化和排空功能。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术后经过科室悉心的护理,患者术后第1天即下床自主活动,逐渐恢复饮食,未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术后8天顺利出院。当然,病人出院后还需要进行常规的定期随访、跟踪远期治疗效果。
昆医大附二院胃肠外科二病区自成立以来,在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一直以来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力争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胃肠外科二病区孙大力副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云南省首例经腹全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mSofy胃食管吻合术,是常规开展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为云南省胃肠外科微创手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提醒:
胃作为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功能复杂,贲门作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的门户位于胃食管结合部,该部位的肿瘤切除后,传统的吻合方式,术后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较大,mSofy胃食管吻合术恰恰为了解决胃食管反流而设计,极大地改善了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当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呕血、黑便、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同时,出现无食欲、进食少、体重下降明显等症状,请及时就诊。
文图:胃肠外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