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已至,万物复苏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立春时节,阳气初升,春天温暖和煦的气息开始弥漫,万物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正如《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025年是一个双春年,是指这一年有两个立春节气。具体来说,2025年的立春日期分别是2月3日(农历二零二五年正月初六)和2026年2月4日(但由于其仍属于农历二零二五年的范围,所以也被计入2025年的立春),双春年通常被视为一个吉祥的年份。
二、立春养生开好头
立春之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气温随之缓缓回升,昼夜长短也悄然改变。然而,初春的气温并不稳定,人体极易遭受风寒的侵袭。因此需格外谨慎地调养身体,预防疾病。
1.防风寒,护阳气
立春时节,气候向暖,阳气始发。此时正是阴退阳长、乍暖还寒的时候,气温仍然较低,且早晚温差较大,冬天的阴寒之气并未消散,容易出现倒春寒。中医学认为,春季主风,人体容易被风邪侵袭;风邪,善行数变,易袭阳位。因此,立春前后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头部、颈部等部位。
2.食少酸,宜甘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立春后,饮食中宜减少酸味的食物,多吃甘味、辛散的食物。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酸味食物,则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促使本就偏旺的肝气更加旺盛,对脾胃造成伤害。因此,立春时节可多食用豆芽、韭菜、芹菜、香椿、海带、芫荽等食物。
3.畅情志,慎起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因此肝气与春天相应,肝脏喜调达、主疏泄。因此春天我们应当放松心情,抒发情志,保持情绪的稳定使肝气调达。
此外,为了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点的规律,在起居上应当“至夜即卧,清早起床”,即早睡早起。同时,也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郊游等,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还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有效地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
三、中医养生有妙方
春属木,与肝气相应。二十四节气人体气血流注中,立春时节为足厥阴肝经之脉气血走向为甚。立春以调理肝经为主。
1. 常用穴位
太冲、肝俞、阳陵泉、期门。
2. 常用方法
(1)点揉太冲
定位: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手指轻轻点揉太冲穴,每次10~15分钟。
(2)点揉阳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手指轻轻点揉阳陵泉穴,每次10~15分钟。
(3)肝俞拔罐
定位: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使用留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保留10~15分钟,以皮肤稍稍潮红、充血为度。
四、科普专家简介
吴柯楠,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云南省针灸学会会员。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月经不调、试管移植前后调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颈腰椎病、骨质疏松等肌骨疾病;面瘫、带状疱疹、偏头痛、鼻炎等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五、审稿专家简介
谢钧,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从事肛肠工作20余年,现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科主任。先后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云南中医药学会肛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2017年被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评为“全国中医肛肠科技优秀工作者”;2019年被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评为“全国中医肛肠百强优秀科技人才”。临床工作中擅长于各种痔疮、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窦炎、直肠息肉、肛门狭窄、直肠脱垂、会阴撕裂及便秘等中西医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在中医博大精深的智慧体系中,立春不仅意味着季节的交替转换,更是养生保健的黄金时期。让我们科学调整作息,充分借助传统中医疗法以及养生功法等有效手段,全方位调养身心,喜迎春天的到来。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欢迎到昆医大附二院中医科就诊,我们将全力守护您的身心健康。
文图: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