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授/博士讲 | 第七十六讲:《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解读暨sST2的临床应用

发布日期:2025-02-17    浏览量:210

17397556788737.png

2025年2月11日下午,“教授(博士)系列学术讲座”第七十六讲在医院学术交流中心三+四会议室开展,本次讲座以“《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解读暨sST2的临床应用”为题,邀请医院检验科周涛教授担任主讲人,特邀心血管内科一病区白文伟主任作为嘉宾参与讨论。

17397556921190.png

周涛教授结合《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系统梳理了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中的核心作用。她重点强调了NT-proBNP、利钠肽等传统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比分析了新型标志物sST2的独特优势。sST2作为心肌纤维化和心脏重构的关键指标,具有独立于传统标志物的预测价值,尤其在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疾病进展监测中展现出高敏感性与特异性。

17397557088221.png

白文伟教授结合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案例,详细解析了sST2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场景。他指出,sST2不仅可用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优化治疗方案,还能为心力衰竭的精准分型提供依据。此外,白教授还分享了该标志物在最新临床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包括其与心肌重塑、炎症反应及预后风险的关联机制。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和多学科协作是提升心力衰竭诊疗水平的关键。周涛教授特别提到,检验科与心血管内科的紧密合作可加速标志物从科研向临床的转化,推动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学科建设。

17397557236967.png

讲座设置了互动环节,两位教授就sST2检测的标准化流程、成本效益分析及基层医院推广等问题进一步做出了解答。周涛教授与白文伟教授结合国内外指南及本院实践经验逐一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图:科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