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昆医大附二院驻易门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队员、病理科冯润林牵头,联合肝胆胰外科王滔、泌尿外科杨博伟、烧伤科李永盛、脑血管病科王艳等组成多学科团队,协同易门县人民医院外一科、病理科骨干,完成该院首例胰十二指肠根治标本病理诊断,确诊中-低分化胆管腺癌。这是该院在无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条件下,完全依靠常规技术实现的复杂病例诊断突破。
胰十二指肠根治性标本病理取材及诊断,一直以来是基层医院病理科的技术难点,仅凭肉眼观察和常规染色诊断,对病理医师的经验判断力要求极高。该病例需在根治性切除术后,对包含十二指肠、胆总管、胰头等多个解剖结构的标本进行系统性处理。冯润林团队采取"手把手"带教模式:在取材环节,指导病理科医生沿胆总管纵轴连续剖开,准确定位肿瘤主体;通过12处定向取材,完整获取肿瘤浸润最深点、手术切缘及可疑淋巴结。
“每个环节都要靠扎实的基本功。”易门县病理科主任医师普静梅回忆诊断过程时说道。在取材阶段,需沿胆总管纵轴连续剖开5处剖面,寻找最可疑的灰白色病灶区;制作病理切片时严格控制脱水时间;显微镜下诊断阶段,冯润林教授与本地病理医生开展三轮联合读片,反复比对胆管壁结构异常与周围腺体变化,最终确认肿瘤最大浸润深度达12毫米。在此过程中,帮扶医疗队向本地病理医师传授了胆管癌浸润深度的分级标准。
此次诊断的61岁患者,因梗阻性黄疸就诊,手术切除标本包含22个组织块。在没有辅助检测手段的情况下,诊断团队通过系统观察做出关键判断:肿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排列,侵犯胆管全层并累及周围胰腺及脂肪组织,周围神经束可见癌细胞浸润,其内脉管内可见癌栓。这些细微特征的识别,需要多年阅片经验的积累。
此次诊断从标本接收到报告签发历时2个工作日,较以往外送检测节省至少3天时间。患者家属表示:"原本准备去省城做病理检查,现在不仅省了路费,治疗时间也没耽误。"
在后续医疗帮扶工作中,驻易门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将持续推进"技术适配性帮扶",重点推广冰冻切片快速诊断、免疫组化等适宜技术,帮助基层医院在现有条件下筑牢病理诊断基础,让对口帮扶真正转化为百姓的健康保障。
文图:驻易门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医疗队 冯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