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技精湛 值得信赖|昆医大附二院心脏血管外科团队应用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成功救治一例肺栓塞患者

发布日期:2025-04-16    浏览量:313

3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团队应用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成功救治一例肺动脉血栓患者。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昆医大附二院在肺动脉血栓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达到新高度,也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新选择。

此次救治的患者为43岁男性,主诉反复胸闷2年,近2周出现心悸伴呼吸困难。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胸闷症状,长期依赖间断吸氧治疗。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慌、胸闷,1周前症状加剧,活动后伴有咳嗽、气喘、头晕,咳痰量少且带少量血丝。3月22日,患者前往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就诊,完善肺动脉增强CT后显示:右侧肺动脉干及右肺中下叶各段、亚段肺动脉栓塞。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支原体感染病史,两年前也曾出现胸痛胸闷症状。经诊断,患者为慢性肺栓塞且在一周内急剧加重。

患者确诊肺栓塞后,虽经标准抗凝与溶栓治疗,但血栓负荷并未完全缓解。经团队综合评估,决定采用经皮机械取栓术进一步清除残余血栓。手术采用经皮肺动脉取栓术、肺动脉造影术及下腔静脉造影。

17447635967035.png

手术中,医生在患者右大腿根部的股静脉成功穿刺,并装上血管缝合器备用,然后放入22F的鞘组,顺着它将导丝和导管送进去,成功连通了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通过造影,看到患者右侧肺动脉主干远端有血栓堵住。接着,医生团队把超硬导丝放到右肺动脉分支,再沿着导丝把血栓抽吸导管送到有血栓的地方,然后把取栓支架通过抽吸导管,精准地送到血栓位置,支架头端穿过血栓后,并顺利取出了右肺的血栓。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稳定,平安回到病房。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是集医疗、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心脏、血管疾病治疗中心,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多个领域位居省内先进水平。科室在以心脏大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攻方向的同时,同样开展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动脉狭窄、内脏动脉疾病、静脉系统疾病四个亚方向的综合治疗。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欢迎到昆医大附二院心脏血管外科就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全力守护您的身体健康。

科普小知识

肺栓塞(PE)是由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发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其类型包括肺血栓栓塞(PTE)、脂肪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引发PTE的血栓多起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VTE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肺栓塞。其中,急性肺栓塞全球年发病率为(39~115)人/10万人,是VTE最凶险的临床类型,其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危险分层模型预测,高危肺栓塞患者30天病死率达20%以上。

标准抗凝与药物溶栓作为肺栓塞的基础疗法,在轻中度病例中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然而,针对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药物溶栓存在显著局限性:血栓清除效率不足、出血并发症风险增高。更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的残余血栓可能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等远期并发症。得益于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机械取栓术已成为当前PE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取栓支架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下述情况之一的急性高危肺栓塞或伴临床恶化的中危肺栓塞的经导管血栓清除治疗:

1.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并存在高出血风险或溶栓禁忌的患者;

2.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并经溶栓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文图:心脏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