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技精湛 值得信赖 | 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成功开展首例内镜电刀切开治疗食管憩室

发布日期:2025-05-06    浏览量:52

 近日,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李俊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71岁食管憩室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食管憩室间嵴切开术,进一步攻克了食管憩室治疗难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患者女,71岁,因进食呛咳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食管溃疡、食管瘘”,为明确诊断慕名来到昆医大附二院就诊。收住院后,为患者完善胃镜、消化道碘水造影、CT等相关检查检验后,诊断为“食管大憩室”。此类患者传统治疗方案需胸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消化内科一病区李俊主任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决定为其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间嵴切开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Septum Division,STESD),该新技术通过黏膜下隧道精准切开憩室间隔,既能彻底解除憩室内食管滞纳,又极大降低手术费用及风险。

17465142241320.png

李俊主任组织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详细地介绍STESD手术的优缺点及相应风险,患者及家属表示对李俊主任团队充分信任,愿意行STESD术。

17465142386447.png

4月16日,李俊主任在消化内镜室为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下的手术治疗。手术通过口腔插入内镜,在食管黏膜层与肌肉层之间建立“人工隧道”,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食管憩室处黏膜层与肌层纤维化粘连严重,黏膜与肌层分离困难,继续STESD操作可能增加黏膜破损及穿孔风险,李俊主任立即启动预案,转为内镜直视下电刀肌切开术,通过“透明帽辅助暴露+高频电刀精细解剖”,在直视下精准离断憩室间嵴肌层,最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禁食48小时,予以抑酸护胃、营养支持等治疗,复查上消化道造影见憩室腔较前明显缩小,碘剂顺利排空,创面封闭完整,无造影剂外漏,患者开放饮食后呛咳症状好转,已恢复出院。

17465142605193.png

此项新技术的顺利开展,体现了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镜团队的专业性与应变能力,更彰显了消化内镜室“以患者为中心、个性化治疗、最大化保留患者器官完整性和功能”的超级微创治疗理念。

科普小知识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间嵴切开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Septum Division, STESD)是一种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微创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食管憩室或某些消化道狭窄性疾病,通过内镜在黏膜下层建立“隧道”,切开憩室与消化道之间的间隔(间嵴),解除食物潴留、改善吞咽困难梗阻。如憩室位置较高或术中粘膜层与肌层粘连严重,粘膜下隧道不能建立或不能完成间嵴肌切开时,直接切开间嵴肌,亦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该技术经自然腔道(口腔)完成食管憩室手术,避免了传统开胸或颈部手术的创伤,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内镜下食管憩室间嵴肌切开术,凭借其微创性、安全性、高效性,已成为食管憩室的一线治疗选择,尤其适合复杂病例和高龄患者。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食管疾病治疗的“超级微创时代”。


文图:消化内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