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技精湛 值得信赖】又一例重度脊柱侧弯手术成功实施 昆医大附二院骨科多学科合作再创奇迹!

发布日期:2022-07-14    浏览量:5560

2022年6月23日,被脊柱侧弯危及生命十多年的王先生(化名)正在昆医大附二院骨科病床上休息,等待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让王先生的心肺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变获得重生,而且也让他“长高”了12厘米。更幸运的是,得益于国家的医保政策,以及与昆医大附二院长期合作的智善基金会经过严格评估审核后对王先生的帮扶,整个治疗费用仅需王先生自己承担1万元。

“我感觉现在浑身充满了希望,好像第二次出生一样,我真希望赶紧出院,我还想出去旅游一下,庆祝手术成功。”27岁的王先生开心地说。

艰难的求医路

2010年,正处在青春期的王先生发现背部渐渐扭曲凸起。高中毕业后,王先生背上的包块变得更大。“我家人也带着我看病,好几家医院都说难度太大,会有生命危险。让我去外省做手术。”王先生说。这几年,只要去医院都会得到“去外省做手术吧,再不做手术,连命都保不住了”的劝告。王先生眼睁睁看着自己脊柱越来越弯,他的后背和前胸都出现巨大的凸起。脊柱弯曲已经达到150度,弯曲的脊柱压迫着心脏、肺脏,使心肺在难以想象狭窄的空间中挤压变形,他的心肺功能也每况愈下。

16577856327714.png

大学毕业后,王先生从事的实验室化验工作强度不大,但从2019年开始,每走几百米他就开始喘,停不住地喘气。爬五楼,要停下来休息几次才能完成。2021年,王先生和家人商量,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完成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为人生迎来生的希望。

带着再次重生的希望,王先生来到了昆医大附二院骨科。

曲折的救治过程

2021年10月,昆医大附二院接诊到王先生后,立即组织专家会诊。“怎么不早点来呢?”会诊时看到王先生的状况,专家们连连叹气。

随后,为了给王先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估,昆医大附二院骨科立即召集麻醉手术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多科室组成多学科(MDT)专家团队,对王先生病情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评估。王先生的各项检查结果吓坏了很多专家。此时最大的难关是营养状况和心肺功能都极差。

骨科李韬医生介绍,王先生有严重的营养不良,27岁王先生体重没有超过35公斤,长期脊柱侧弯造成的心肺压迫,让他心肺功能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如果要进行脊柱侧弯矫形术,在手术之前,他必须要越过很多个难关。

“王先生走路很喘与极差的心肺功能有非常大的关系,他的肺动脉压是正常人的2倍,如此之高的肺动脉压极大地减少了左心血量,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缺血缺氧。同时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一,表明其患有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这些指标都让手术很难顺利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王颖主任说。

“他的心肺功能非常差,已发紫绀,步行几百米就会喘。他的心脏状况和八九十岁的老人差不多。”心血管内科白文伟主任说。

“因为心肺功能太差,麻醉风险极高,如果心肺功能得不到改善,他根本连麻醉关都过不了。”麻醉手术科欧阳杰医生说。

几大科室不乐观的结果,让负责王先生的医疗团队压力巨大。然而,有上千例脊柱侧弯手术经验的昆医大附二院骨科还是决定为王先生试一试打开生命的大门。

16577856629994.png

2021年10月,骨科团队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决定为王先生进行第一次牵引治疗。随后,骨科团队为王先生量身定制牵引治疗方案。完成相关检查后开始实施。

“本次治疗期望王先生的营养状况能获得改善,同时争取尽可能的改善心肺功能。他的心脏和肺部因为长期空间不足,被压缩变形,牵引手术希望改善他的心肺功能。”王迎松主任介绍道。

第一次牵引治疗结束后,王先生的体重增加了6公斤,营养状况变好。但心肺功能并没有明显好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王颖主任说:“预期的心肺空间如果增大,心肺功能会变好,各项指标会更好,但可能是因为王先生长年血管扭曲、肺纤维化、肺动脉硬化及肺不张等原因,他的心肺功能改善并不好。”

面对这种状况,骨科团队再次为王先生召集了多学科会诊。相关科室专家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手术前再为王先生进行牵引。2022年5月16日,骨科为王先生进行了颅骨—股骨牵引两周。但是这次牵引并没有为王先生迎来更佳手术机会,手术成功只有一线希望,治疗陷入困境。

靠谱的医疗团队

几次的牵引治疗并没有达到医疗团队所期望的效果,但是按照王先生的病情,“再不做手术,再耽搁时间,就有生命危险。”王迎松主任说。王先生有着强烈的求生欲,面对满怀期待和坚定的王先生,骨科医疗团队决定用丰富的经验、负责任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为王先生“搏一搏”。术前,为了做到尽可能准备充分,多学科合作团队经过几番的综合研判,为王先生量身定制了详尽的手术计划。

16577856947554.png

2022年6月1日,王先生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正式开始。手术要将弯曲达到150度的脊柱调整变直,就需要将胸9椎体完整切除后,再将脊柱重新矫正拼接回去。“不能碰到脊髓,对脊髓有一丝一毫的损伤他就可能瘫痪。”王迎松主任说。

手术进行了长达8个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王先生“长高”了12厘米,也给心肺等重要脏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王先生是截至目前昆医大附二院骨科做过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之一”,王迎松主任说,“手术的实施是基于我们团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的成功是昆医大附二院骨科等多学科合作创下的又一奇迹”。

16577857165680.png

2022年6月23日,术后20余天,王先生血氧饱和度已经接近正常,准备出院了。“以前呼吸很短,现在觉得呼吸变长了,太舒服了”,从十多岁起就困扰王先生的脊柱侧弯危及生命的困局终于被打破,王先生开心地说。

结合昆医大附二院10余年的临床经验及相关研究,王迎松主任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的各项指标将会越来越好。出院后,他就可以踏上旅途,徒步也不会喘、不会行动不便,拍照也会越来越帅。”

更幸运的是,得益于国家的医保政策,以及与昆医大附二院长期合作的智善基金会经过严格评估审核后对王先生的帮扶,王先生的整个治疗费用仅需自己承担1万元。

本次手术的成功,体现了昆医大附二院强大的综合优势、彰显了昆医大附二院外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仁心。


相关知识链接:

2000年以前,重度脊柱侧弯畸形的手术治疗一直被医学界称为“禁区”。之后,为了让更多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得到更为专业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昆医大附二院骨科团队长期致力于脊柱侧弯的诊疗。2004年6月23日,在昆医大附二院骨科解京明和王迎松脊柱矫形医疗团队不断努力下,第一例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在昆医大附二院宣告成功。手术的成功不仅给当时的患者毕女士(化名)带去生的希望,而且还让毕女士实现了做妈妈的梦想,这是毕女士自己都没想到的惊喜。

目前,已经搭建了有效的“筛查-干预-手术”平台,在全省范围开展了10年的脊柱侧弯筛查工作;建立专业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室及脊柱侧弯物理治疗中心,为不需要手术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早期干预治疗;同时成功为近2000例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

 

文图:骨科  宣传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