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医大附二院精神科的门诊中,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并不少见。这类疾病看似是"饮酒习惯"问题,实则是一种需要专业干预的慢性复发性脑病,属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明确范畴。从精神科临床视角出发,我们能更精准地理解其病理机制与干预要点。
症状表现:不只是"喝得多"
临床上,酒精依赖的核心症状远超普通醉酒表现。耐受性增加是早期典型信号,患者饮酒量逐渐攀升,从每日2两到半斤甚至一斤,这本质上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酒精的适应性改变。此外还存在以下反应:
戒断反应:停止饮酒后会出现手抖、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焦虑、失眠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幻觉、癫痫发作等。
肝脏损伤: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胃肠道问题:可能出现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表现为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
精神障碍:如幻觉、幻听、妄想、人格衰退等,还可能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
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下降等,影响工作和生活。
成因解析:多因素交织的病理网络
遗传因素:遗传在酒精依赖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酒精依赖患者,其亲属患酒精依赖的风险会增加。
心理因素:一些人可能因为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饮酒来缓解情绪,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依赖。
社会因素:社交场合中频繁饮酒的氛围、文化习俗等都可能促使人们饮酒,增加酒精依赖的发生几率。
治疗策略:精神科主导的多学科干预
医学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缓解戒断症状,预防并发症。同时,针对肝脏损伤、胃肠道问题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饮酒行为,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的能力。
康复治疗:参加戒酒互助组织,如戒酒匿名会等,与其他戒酒者相互支持和鼓励,分享戒酒经验,增强戒酒的信心和毅力。
预防要点:从高危人群入手
有家族史者需警惕饮酒量变化,出现“不喝就难受”时及时就医;压力大者可通过专业的正念减压课程等健康方式调节情绪,而非依赖酒精。记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啤酒750ml)、女性不超过15克的健康标准,是预防酒精依赖的重要防线。
酒精依赖综合征是可防可治的精神障碍,早识别、早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当饮酒行为失控影响生活时,寻求精神科专业帮助,才是对健康最负责任的选择。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到昆医大附二院精神科就诊,我们将全力守护您的身心健康。
文图:精神科 陈会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