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医师节】遇到优秀负责的您们是我最幸运的事——一位患者写给昆医大附二院脊柱侧弯团队的感谢信

发布日期:2022-08-22    浏览量:8395

“虽然疾病带给我很大痛苦,但是遇到优秀负责的你们一直是我最幸运的事。”

16611341671076.png

近日,昆医大附二院骨科王迎松主任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信中字迹娟丽秀美,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家人情和朋友谊,满满的信任和感激让人动容。

信中写道,这是一封迟到了两年的感谢信。小余(化名)2020年5月因严重脊柱侧弯畸形,来到昆医大附二院骨科,由脊柱侧弯团队为其进行了手术。在王迎松主任及团队的治疗下,小余“挺直脊梁,肺功能好转,呼吸更顺畅”“重启了对生活的的美好向往”。

王迎松主任回忆到,当时为了缓解小余术前的紧张情绪,他特意去跟小余聊天“星期一就做手术了,紧不紧张呀?放心,你的手术我会一直都在的”。这一幕牢牢印在了小余心里。信中,小余写道“您的一句‘放心’胜过万万金”。住院后,在昆医大附二院骨科脊柱侧弯团队医护人员“家人”“朋友”般的关怀下,小余渐渐打开了多年来因为脊柱侧弯而封闭的心门,也慢慢消除了幼年留下的对医院的恐惧,“爱上了这个有爱的医院”。

小余康复后每一次复查,王迎松主任都会询问他的情况,同时还会把注意事项用小纸条写下来交给小余,以防她忘记。“于你们而言我的手术只是您们工作日常中的一个如同家常便饭一样。于我而言您们却是拯救了我的一生。”“虽然疾病带给我很大痛苦,但是遇到优秀负责的你们一直是我最幸运的事。”

收到小余的这封长达五页的手写感谢信,昆医大附二院骨科团队内心溢满温暖。感动于小余的情真意切、感恩于小余的理解配合。大家纷纷表示,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医务人员应该肩负的初心使命,是本职所在。每每收到来自患者康复后的感谢,作为医务人员身上的那份职业荣誉感便会更甚一层、心中的那份责任感也会再多一分。

昆医大附二院和骨科全体人员将会继续努力,奋力前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守护广大脊柱侧弯患者和各类骨病患者的健康不断努力奋斗。

16611341967202.png

团队介绍:

16611341943918.png

为了让更多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得到更为专业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昆医大附二院骨科团队长期致力于脊柱侧弯的诊疗。2004年6月23日,在昆医大附二院骨科解京明和王迎松脊柱矫形医疗团队不断努力下,第一例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在昆医大附二院宣告成功。目前,已经搭建了有效的“筛查-干预-手术”平台,在全省范围开展了10年的脊柱侧弯筛查工作;建立专业脊柱侧弯支具治疗室及脊柱侧弯物理治疗中心,为不需要手术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早期干预治疗;同时成功为近2000例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脊柱侧弯矫形手术。

16611342321553.png

解京明,博士生导师,云岭名医,一级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现任云南省脊柱侧弯与脊柱畸形研究中心负责人、美国国际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资深会员、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会员、中国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神经电生理教育专业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委。长期致力于脊柱外科领域,尤其是严重僵硬脊柱畸形及小儿早发性脊柱畸形的矫治与相关研究,在国际及国内脊柱外科学界享有盛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7篇,影响因子累计157.4。研究成果87次受邀在美国国际侧凸研究学会年会大会、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年会、欧洲脊柱外科协会年会等国际顶级重大会议上大会发言及交流,研究成果令世界同行瞩目。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自主研发设计系列新型低切迹儿童脊柱自由生长矫形器械并获得24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主编学术专著2部,其中由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16611342487043.png

王迎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卫健委医学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委会科普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脊柱畸形学组委员,美国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委员(Active member)暨脊柱创新技术委员会(IMAST)委员。北京大学云南校友理事会副会长。

近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Spine,Spine J,Euro Spine 等专业杂志发表SCI论文30篇;参与主编英文专著《Spinal Osteotomy Orthopaedics》由Springer出版。

主要研究和工作方向为脊柱外科,重点关注脊柱侧凸的相关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外科诊疗体系创建与推广。从事骨科工作21年。

擅长:脊柱畸形、脊柱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16611343315534.png

张颖,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AOspine会员,NASS 会员,中国血液病骨髓瘤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学组全国委员,云南省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昆明市骨质疏松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云南脊柱创伤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审稿者,双核心期刊《组织工程》审稿者。1996年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至今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从事骨科领域相关临床、科研、教学。2016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Allen 脊柱医院进行系统的脊柱外科培训,师从脊柱大师Dr.Lawrence Lenke。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专项基金多项。撰写及参与撰定SCI论文1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从事骨科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近30年。

擅长:儿脊柱-脊髓畸形、颈椎疾患、脊柱创伤退变、脊柱微创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16611343483310.png

赵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脊柱专业组主要成员;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后备人才;美国侧凸研究学会(SRS)资助 Global Outreach Program 访问学者;曾到美国麻省总医院访问学习;云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云南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委会秘书;长期致力于脊柱外科临床及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基金项目4项,第一作者及主要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致力于脊柱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4年。

擅长:脊柱创伤、退变、畸形等疾病的诊治,关注儿童-青少年脊柱发育健康。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

16611343659338.png

李韬,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云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员。长期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曾多次参加国际脊柱侧凸协会(SRS)年会及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年会等大会作大会发言。先后在国内外顶尖脊柱外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长期开展特发性脊柱侧弯、早发性脊柱侧弯、各种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诊疗工作;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脊柱内镜治疗。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12年。

擅长:长期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及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脊柱内镜治疗,拥有丰富的脊柱内镜的临床诊疗经验。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16611343815440.png

毕尼,主治医师。2007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同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工作,长期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欧洲脊柱外科学会会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脊柱专业神经电生理学会委员。长期开展脊椎退变、创伤、畸形等诊疗工作。运用多种微创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孔狭窄,骨质疏松骨折等脊柱疾病诊疗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疗效优良。多次赴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年会和欧洲脊柱外科学会(Eurospine)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先后在国内外顶尖脊柱外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从事骨科脊柱外科临床工作15年。

擅长:术中神经监测;脊柱侧弯为主的脊柱畸形的诊疗;针对脊柱退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间孔狭窄开展多种微创技术及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16611343995341.png

施志约,主治医师,博士,长期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受邀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年会和欧洲脊柱外科学会(Eurospine)年会大会发言交流。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文图:骨科  宣传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