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庆祝建院70周年之薪火传医德】回顾烧伤工作三十四年

发布日期:2022-08-26    浏览量:4954

16614755795577.jpg

1963-1997年我(段体武)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担任烧伤科主任,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分述如下:

1958年-1963年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主要从事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工作。

1958年,钢铁工人张铁柱烧伤抢救成功后,填补了云南大面积烧伤治疗的空白,那时烧伤病人都是住在普外三科,烧伤病床有5张,叫外伤区。

1963年,我与蓝瑚教授一起调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工作。我从28岁起跟随着蓝瑚教授,几十年来受益终身。我的第一例手术是在附一院做的,为病人阑尾切除手术,虽然是小手术,但是蓝瑚教授亲临手术台指导。

1963-1983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分为三个病区,外一区收治骨科病人,外二区收治普外病人,外三区收治胸科、泌尿外科和烧伤病人。

1964年-1965年到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学习。为了进一步学习外地烧伤治疗经验,追赶全国烧伤治疗水平,蓝瑚主任便派我到上海医院学习先进的烧伤治疗经验。那时起蓝瑚主任就筹备成立烧伤科。

1988年-1989年到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雅各比医院学习整形和修复外科,后主要从事烧伤工作。在外三区由我、马克娴、陈从云三位医生和尹新兰护士长负责烧伤工作。继之由昆明医学院本科毕业的付晋凤、赵亚南、孙跃明、魏迪南、葛茂星等医师分派到外三区专做烧伤治疗和科研工作。

在外三区这段时期,烧伤病人的治疗重点是烧伤休克期补液疗法、烧伤败血症防治、烧伤创面的处理、烧伤创面自体皮和异体皮移植的方法及翻身床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应用。1966年,外三区第一次收治一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病人名叫袁荃珍,20岁女性,是抢救国家财产的英雄,其烧伤面积达35%,三度烧伤占l0%。此病人早期采用了焦痂切除,应用“面部和双手背大张自体皮移植”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王光美同志曾代表刘少奇主席前来病房慰问。此后数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三区收治的烧伤病人日见增多。

蓝瑚主任在钻研医学科研方面,让我非常敬佩。在治疗烧伤病人时,蓝瑚主任经常看国内外的有关报道:用鸡皮移植给烧伤病人,他就去市场亲自买了大公鸡,亲自拔毛,亲自去皮消毒后,亲自为烧伤病人移植,后来鸡皮容易发生感染,又改用猪皮。

一次,我看到蓝瑚主任抬着换药盘,在病房里和蔼可亲地为烧伤病人换药,患者烧伤部位感染化脓,并发出臭味……患者感动的流泪啊!对每一个烧伤病人的治疗,从换药,计算面积,输液,抗休克,感染,治疗感染,植皮,怎么治疗疤痕收缩,抗生素如何应用,到如何预防败血病……蓝瑚主任非常严谨。蓝瑚教授这种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一生。

16614757542812.jpg

1983年后,新建的烧伤中心大楼落成,又成立了“云南省烧伤研究中心”。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是我省唯一开设烧伤病房的省级医院。

1983年-1997年,陈从云教授任烧伤一科主任。马克娴教授任烧伤二科主任。“云南省烧伤研究中心”主任由王一儒院长兼任,我任副主任,陈荣喜在烧伤研究室担任技师,主要从事上皮细胞的培养和临床应用的工作。我和马克娴教授在这段时期培养了陈嘉勇、段非交、达明绪三名硕士研究生,除完成科研工作外还兼任烧伤学会的工作。

1987年6月,附二院烧伤科在省医学会领导下举办了云南省首届烧伤整形学习班。l990年3月又举办了云南省第二届烧伤学习班。1995年与省医学会合作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第二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

1993年4月,我退休后烧伤科工作主要由马克娴教授担任。

1986年-1997年,我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外科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副主任委员。

16614757706794.png

1987年6月,附二院烧伤科在省医学会领导下举办了云南省首届烧伤整形学习班。l990年3月又举办了云南省第二届烧伤学习班。1995年与省医学会合作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第二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

昆医大附二院烧伤科及烧伤研究中心,是云南省最早的烧伤专科及烧伤研究中心,在蓝瑚教授的领导下,在烧伤科几代人的刻苦钻研及努力工作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接受并成功抢救了全省送来的大面积及疑难危重烧伤病人,为附二院及全省培养了大批的烧伤专业医生及护士,为云南省烧伤医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图:段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