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从琦老师,曾任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云南省肾脏病分会副主任、云南省肾脏病医疗事故组组长等职务,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37年,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先进教师、教学明星等奖项。正是她,让附二院肾内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给肾脏病病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第一次见到尹老师,她利落的短发、睿智的眼神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进一步的采访,尹老师对医学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更是深深感染了我们。
同学:尹老师,您为什么会选择学医?
尹从琦老师:我出生于1946年,今年已经76岁了。我们这一代人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一代人。那时候,前辈们教给我们的道理就是“有技术才能有饭吃,有文化、有知识才能闯荡社会。”于是,我在初中毕业考试后以高分被昆八中录取。高考毕业后,我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了医学院,开始了医学的学习生活。
同学:当时是在什么样情况下选择了肾内科?
尹从琦老师:当时的附二院是没有肾内科的,只有一个内二科,其中包括了五个专业,分别是血液、肾脏、内分泌、风湿免疫和杂病。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附二院需要去完善自己,分科是必不可少的。而我最喜欢的专业是什么呢,当时附二院的内分泌很强,同时自己对内分泌也很感兴趣,但科室里已经有许多资质很高的医生、老师,自己想要去发展实属有些困难。恰好肾内科正处于萌芽阶段,而自己需要的是去创新,因此我想到了肾活检。肾活检在整个中国的肾内科发展是落后的。1980年中国肾脏学科开创,但云南省的各家医院还没有肾内科,需要医生自己闯出一条路来,我就是这样选择了肾脏内科,并于1993年5月开展了第一个肾活检。
附二院的优势科室泌尿外科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可以借着这样好的一个平台去发展。那时候,我就跟着泌尿外科一起查房,一起学习。因为我不仅需要内科的知识,也要懂得外科的原理。当时泌尿外科的主任看到我之后常常和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说:“人家肾内科的尹主任都来了,你们还不好好听讲。”在肾内科的工作中,我不断收集病例资料,在《中华内科杂志》等杂志上发表文章,附二院的肾脏内科也渐渐走到了云南省的前列。
同学问:尹老师您擅长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及肾功能衰竭,那学习西医的您是怎样想到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疾病,又是从哪了解到中医的?
尹从琦老师:当时,富民县人民医院每个星期会派小车来接我到他们医院的中医科,在那里我教他们肾脏病的知识,同时他们又把中医的知识教给我。中医的强大体现在哪里呢?我经常讲课导致嗓子发炎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急诊室吊了五天的头孢之后仍然发不出声音。我就去到盘龙区医院的针灸科专家门诊,针灸科的主任张一清看到我问怎么了,我指了指喉咙,摇了摇手。他说:“说不出话来了?”他低下头看看我,把把脉,然后在我的大椎这儿做了拔火罐。一拔三分钟,我正疑惑,一句“你们干哪样呢”就冒出来了,能出声了!这件事告诉了我什么是寒湿,而我们好多肾脏病人其实都是寒湿的问题。之后遇到这样的病人,我就请针灸中医科来配合治疗。对这样的病人,我们用中医解释、中药治疗是十分合理的。
中医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应该相信它。肾脏病人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患重感冒,好多医生都不敢用药治疗,而用中药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也发展了起来。
同学:尹老师从您上学到后来的整个从医生涯里,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经历和感受?
尹从琦老师:在学习生涯里,我明白了“大环境里得靠自己”这个道理。自律就是自觉,自觉地学习。至今我仍然记得到附一院妇产科实习的第一天,走进科室,李主任便对我们说:“进来,进来,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你们一人抬条凳子,摸着产妇的肚子,看看几分钟‘叫’一次。”我们一弄便是四个小时,但正是这样,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宫缩。反观咱们现在的学生,不够勤奋,基本功不扎实,我去中山大学学习时,他们的学生会很早到科室,然后自己去问病史,做出诊断与治疗方案,最后再和老师的病历做对比,他们说这样很费时间与精力,但提升特别快。而咱们的学生,每次我做完讲座后,都没有人站起来提问题,当老师提问时,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所以,你们需要自律、自觉学习。
知识可分为“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直接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间接知识来源于课本,文献和指南等。临床医学知识繁冗复杂,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通过临床实践去亲身感受到每一个疾病。我们学习的知识90%来源于间接知识,而仅有10%来源于临床实践。在这里,以我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你们,间接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18岁以后的女性,通常以低热、关节疼痛、面部蝶形红斑、多脏器改变为主要特征,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而我在一本杂志中看到过一个关键数据,10万个狼疮病人中就有一例出现了冠状动脉前支的突然紧闭,心脏骤停。没想在一次查房中就真发生了这样的事,如果我没有看到过这个数据,就不能明白病人突然心脏骤停的原因,也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一个医生救活一个人靠的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知识的更新。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遇到一个能力强的医生,而不是基础不踏实的医生,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努力学习间接知识。
西医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医学,我们应该多学习英语,建议咱们医学生掌握三四种外文,特别是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讲个简单的故事,有一年联合国全世界召开会通知用英文发言,但到了现场临时改为用法文,恰好代表中有人会法语,于是他分别用法语和英语进行了双语汇报。当时在场的国家都等着看咱们中国人的笑话,然而我们最终却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所以,我们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坚实的基本知识。
学习固然重要,但不必过于着急,慢慢来会比较快。青年人代表了中国的形象,特别是我们医学生,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而在整个医学道路上困难是无法估量的,唯有强大的知识后盾才能解决。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身为未来的青年医生要多学习,成为一名有水平的医生。
文图:离退休管理办公室 团委 张玥、晏灵燕、蒋浩